科瑪的前身,為為1921年的密爾沃基,並以美國科瑪為基處,韓國科瑪(KOLMAR)株式會社成立於1990年,隸屬世界化妝品委託加工行業龍頭克爾瑪集團,在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擁有公司,研發、生產及行銷網路遍及全球。
作為專業的化妝品加工企業,韓國科瑪擁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,1994年開始以全球第3的地位,被選定為 CGMP(世界優秀化妝品製造及品質管理標準)制定公司之一。100年的完善研究成果,科瑪擁有2萬種以上的處方,使科瑪可以因應變化並引領世界潮流。
目前韓國科瑪排名韓國功能性化妝品第一,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納米技術、合成技術的開發企業。主要為香奈兒、蘭蔻、蝶妝、蘭芝、資生堂、歐蕙等眾多亞洲世界知名品牌化妝品進行委託加工、貼牌生產,產品包括基礎化妝品、彩妝、洗髮用品、香水、醫藥類化妝品等十餘個大類共數百個品種。
韓國 科瑪集團 中文網頁(簡體)
http://www.kolmar.co.kr/CHN/company/ceo.html
能說出韓國化粧品品牌的消費者不少,知道“韓國科瑪”這個名字的人恐怕不多。那是韓國最大的化粧品制造商,卻沒有自己的品牌,所生產產品都貼以客戶的品牌,賣給消費者。
看似“為他人作嫁衣裳”,韓國科瑪並沒有“白忙活”。沒有自己的品牌,韓國科瑪卻善于設計,在韓國化粧品企業中引領訂制潮流。
隱姓埋名
即使在韓國,相對于它佔據的市場份額,科瑪的知名度也不高。
科瑪1990年以來生產數百個品牌化粧品,現階段產品既提供給本土品牌,如“謎尚”、“菲詩小鋪”、“悅詩風吟”、“薇歐薇”、“愛麗小屋”和 “自然共和國”;
也提供給國外品牌,如“歐萊雅”和“強生”等等。不少化粧品品牌把所有產品交由科瑪生產,另一些品牌則讓科瑪生產部分產品。
在韓國,科瑪佔據化粧品市場三分之一,份額最大。“科絲美詩”(Cosmax)排在第二,市場佔有率為五分之一,明顯低于科瑪。
然而,一項調查顯示,10名韓國人中將近7人不知道科瑪,知道歐萊雅等品牌的卻超過9個。科瑪從自己的經營模式出發,刻意“隱姓埋名”,著力產品營銷以外的領域,包括產品規劃和設計、開發、制造和運輸。只有那些“了解化粧品行業”的消費者,挑選化粧品時才在意生產商。
崔珍英(音譯)現年32歲,從業時裝行業,常在首爾市中心明洞商業區購買化粧品。她告訴韓國《中央日報》記者,每次買化粧品都會留意包裝上是否印有“韓國科瑪制造”字樣,因為她“相信這家企業產品的質量”。
科瑪市場總監李丙和(音譯)說:“一些新企業或許希望借助消費者對我們的信心提升自身品牌吸引力,但大型企業傾向于讓我們藏在幕後。
”韓國化粧品企業Todacosa去年針對16歲至25歲女性推出品牌“Too Cool for School”,其中40%的護膚產品出自科瑪。與韓國多數價格較低的品牌一樣,“Too Cool for School”係列沒有專設工廠,生產全部外包,以降低成本。
成功轉身
韓國科瑪1990年創立時定位為“原始設備制造商”(OEM),按客戶提出的產品規格生產。如今,科瑪成為“原始設計制造商”(ODM),採取更為主動的生產方式。科瑪市場總監李丙和說:“OEM需要的初期投資相對較少,隨著幾年後運營收入增加,依賴較大化粧品品牌的訂單滿足不了發展需要。”于是,科瑪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尹東漢決定向ODM轉型。
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,科瑪上世紀90年代末期經歷短暫低谷。隨著本世紀初“謎尚”和“菲詩小鋪”等中低檔品牌化粧品問世,科瑪時來運轉。
“謎尚”和“菲詩小鋪”在韓國首創化粧品外包生產模式,專注產品的推廣和銷售,把生產環節外包,大部分產品由科瑪和科絲美詩生產。
“謎尚”和“菲詩小鋪”的成功帶動其他企業與“原始設計制造商”合作,推出更多中低檔品牌化粧品。近年來,中低檔產品在韓國市場異軍突起。以零售額計算,韓國中低檔化粧品2005年收入5000億韓元(約合4.7億美元),去年增加至1.7萬億韓元(16億美元)。
同時,科瑪作為“原始設計制造商”生產的產品比例增加至97%,客戶范圍明顯擴大。無論是專門營銷化粧品的企業,還是欲在化粧品市場分得一杯羹的其他企業或個人,如電視購物頻道、連鎖折扣商店和著名化粧師,都是科瑪的客戶。
利用自身知名度,韓國著名化粧師趙承娥(音譯)去年末創立護膚品品牌Raw,大部分產品由科瑪生產。
“愛茉莉太平洋”和“LG家居與保健”是大型化粧品生產企業,多數產品自產,少部分產品交由科瑪生產。
談及為何選擇由“科瑪”生產,“自然共和國”公關經理徐鎮京(音譯)說:“我們信任韓國科瑪的技術和研究人員……”
進軍中國
科瑪在韓國化粧品市場充任“老大”的本錢之一是生產藥用化粧品。
它每年向三家大型連鎖皮膚病醫
院供應價值50億韓元(470萬美元)的化粧品,產品冠以這些醫院各有品牌。
李丙和說:“我們供應醫院的化粧品需要通過臨床論證,必須嚴格核準原材料;而經營藥粧和一般化粧品會產生協同效應。”
韓國科瑪去年銷售收入1883億韓元(1.8億美元),是2006年的大約2.7倍。穩坐國內市場份額頭把交椅之時,韓國科瑪放眼海外,著手開拓中國市場。
韓國KTB投資和證券機構分析師金英槿(音譯)認為,韓國中低檔化粧品品牌頗受消費者歡迎,“菲詩小鋪”和“悅詩風吟”等產品已經佔有一定市場份額,科瑪進軍中國有望進一步提升業績。
金英槿推斷,中國化粧品市場是韓國市場的三倍,而中國人均化粧品消費額為韓國人的14%,韓國產品在中國市場將有更大上升空間。
新韓投資公司分析師姜熙承(音譯)認為,進軍中國將拓展科瑪的長期發展空間。韓國科瑪已經在北京設立工廠,開始為一些中國和韓國品牌生產產品。企業官方網站語言增加中文。
生活就是要與人分享喔~→甘丹不簡單
作為專業的化妝品加工企業,韓國科瑪擁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,1994年開始以全球第3的地位,被選定為 CGMP(世界優秀化妝品製造及品質管理標準)制定公司之一。100年的完善研究成果,科瑪擁有2萬種以上的處方,使科瑪可以因應變化並引領世界潮流。
目前韓國科瑪排名韓國功能性化妝品第一,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納米技術、合成技術的開發企業。主要為香奈兒、蘭蔻、蝶妝、蘭芝、資生堂、歐蕙等眾多亞洲世界知名品牌化妝品進行委託加工、貼牌生產,產品包括基礎化妝品、彩妝、洗髮用品、香水、醫藥類化妝品等十餘個大類共數百個品種。
kolmar科瑪公司 |
韓國 科瑪集團 中文網頁(簡體)
http://www.kolmar.co.kr/CHN/company/ceo.html
能說出韓國化粧品品牌的消費者不少,知道“韓國科瑪”這個名字的人恐怕不多。那是韓國最大的化粧品制造商,卻沒有自己的品牌,所生產產品都貼以客戶的品牌,賣給消費者。
看似“為他人作嫁衣裳”,韓國科瑪並沒有“白忙活”。沒有自己的品牌,韓國科瑪卻善于設計,在韓國化粧品企業中引領訂制潮流。
隱姓埋名
即使在韓國,相對于它佔據的市場份額,科瑪的知名度也不高。
科瑪1990年以來生產數百個品牌化粧品,現階段產品既提供給本土品牌,如“謎尚”、“菲詩小鋪”、“悅詩風吟”、“薇歐薇”、“愛麗小屋”和 “自然共和國”;
也提供給國外品牌,如“歐萊雅”和“強生”等等。不少化粧品品牌把所有產品交由科瑪生產,另一些品牌則讓科瑪生產部分產品。
在韓國,科瑪佔據化粧品市場三分之一,份額最大。“科絲美詩”(Cosmax)排在第二,市場佔有率為五分之一,明顯低于科瑪。
然而,一項調查顯示,10名韓國人中將近7人不知道科瑪,知道歐萊雅等品牌的卻超過9個。科瑪從自己的經營模式出發,刻意“隱姓埋名”,著力產品營銷以外的領域,包括產品規劃和設計、開發、制造和運輸。只有那些“了解化粧品行業”的消費者,挑選化粧品時才在意生產商。
崔珍英(音譯)現年32歲,從業時裝行業,常在首爾市中心明洞商業區購買化粧品。她告訴韓國《中央日報》記者,每次買化粧品都會留意包裝上是否印有“韓國科瑪制造”字樣,因為她“相信這家企業產品的質量”。
科瑪市場總監李丙和(音譯)說:“一些新企業或許希望借助消費者對我們的信心提升自身品牌吸引力,但大型企業傾向于讓我們藏在幕後。
”韓國化粧品企業Todacosa去年針對16歲至25歲女性推出品牌“Too Cool for School”,其中40%的護膚產品出自科瑪。與韓國多數價格較低的品牌一樣,“Too Cool for School”係列沒有專設工廠,生產全部外包,以降低成本。
成功轉身
韓國科瑪1990年創立時定位為“原始設備制造商”(OEM),按客戶提出的產品規格生產。如今,科瑪成為“原始設計制造商”(ODM),採取更為主動的生產方式。科瑪市場總監李丙和說:“OEM需要的初期投資相對較少,隨著幾年後運營收入增加,依賴較大化粧品品牌的訂單滿足不了發展需要。”于是,科瑪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尹東漢決定向ODM轉型。
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,科瑪上世紀90年代末期經歷短暫低谷。隨著本世紀初“謎尚”和“菲詩小鋪”等中低檔品牌化粧品問世,科瑪時來運轉。
“謎尚”和“菲詩小鋪”在韓國首創化粧品外包生產模式,專注產品的推廣和銷售,把生產環節外包,大部分產品由科瑪和科絲美詩生產。
“謎尚”和“菲詩小鋪”的成功帶動其他企業與“原始設計制造商”合作,推出更多中低檔品牌化粧品。近年來,中低檔產品在韓國市場異軍突起。以零售額計算,韓國中低檔化粧品2005年收入5000億韓元(約合4.7億美元),去年增加至1.7萬億韓元(16億美元)。
同時,科瑪作為“原始設計制造商”生產的產品比例增加至97%,客戶范圍明顯擴大。無論是專門營銷化粧品的企業,還是欲在化粧品市場分得一杯羹的其他企業或個人,如電視購物頻道、連鎖折扣商店和著名化粧師,都是科瑪的客戶。
利用自身知名度,韓國著名化粧師趙承娥(音譯)去年末創立護膚品品牌Raw,大部分產品由科瑪生產。
“愛茉莉太平洋”和“LG家居與保健”是大型化粧品生產企業,多數產品自產,少部分產品交由科瑪生產。
談及為何選擇由“科瑪”生產,“自然共和國”公關經理徐鎮京(音譯)說:“我們信任韓國科瑪的技術和研究人員……”
進軍中國
科瑪在韓國化粧品市場充任“老大”的本錢之一是生產藥用化粧品。
它每年向三家大型連鎖皮膚病醫
院供應價值50億韓元(470萬美元)的化粧品,產品冠以這些醫院各有品牌。
李丙和說:“我們供應醫院的化粧品需要通過臨床論證,必須嚴格核準原材料;而經營藥粧和一般化粧品會產生協同效應。”
韓國科瑪去年銷售收入1883億韓元(1.8億美元),是2006年的大約2.7倍。穩坐國內市場份額頭把交椅之時,韓國科瑪放眼海外,著手開拓中國市場。
韓國KTB投資和證券機構分析師金英槿(音譯)認為,韓國中低檔化粧品品牌頗受消費者歡迎,“菲詩小鋪”和“悅詩風吟”等產品已經佔有一定市場份額,科瑪進軍中國有望進一步提升業績。
金英槿推斷,中國化粧品市場是韓國市場的三倍,而中國人均化粧品消費額為韓國人的14%,韓國產品在中國市場將有更大上升空間。
新韓投資公司分析師姜熙承(音譯)認為,進軍中國將拓展科瑪的長期發展空間。韓國科瑪已經在北京設立工廠,開始為一些中國和韓國品牌生產產品。企業官方網站語言增加中文。
Kolmar & Atomy Global Market Strategies |